欢迎来到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

服务热线:18795630583
产品分类

Cassification

新闻中心/ News Center

您的位置:首页  /  新闻中心  /  企业能耗管理系统介绍

企业能耗管理系统介绍

更新时间:2025-08-05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18
  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、能源成本持续攀升、以及“双碳”(碳达峰、碳中和)目标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,能源管理已从企业运营的“后台支撑”跃升为关乎成本竞争力、环境责任、合规风险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议题。传统的、粗放式的能源消耗模式——依赖人工抄表、事后统计、经验判断——不仅效率低下、数据滞后,更难以精准识别节能潜力,无法适应精细化管理和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。
  在此背景下,企业能耗管理系统(EnergyManagementSystem,EMS)应运而生,并迅速成为工业企业、商业楼宇、数据中心、园区乃至集团化企业实现能源精细化管控、挖掘节能潜力、降低运营成本、履行社会责任的“智慧中枢”。它通过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,将无形的能源流转化为可视、可测、可管、可优的数字化资产,为企业开启了一扇通往高效、绿色、智能运营的大门。
 
  一、企业能耗管理的痛点与转型需求
  在部署EMS之前,企业普遍面临以下挑战:
  能耗“黑箱”:能源消耗数据分散在电表、水表、气表、热表等独立设备中,缺乏统一、实时的数据采集与整合,管理者难以全面掌握整体能耗状况,如同在“黑箱”中操作。
  数据滞后,决策迟缓:依赖人工抄录或周期性读取,数据更新慢(如按月、按季度),无法及时发现异常波动或突发高耗能事件,错失最佳干预时机。
  节能潜力模糊:缺乏对能耗构成(分项、分区域、分设备、分时段)的深度分析,难以精准定位高耗能环节和节能改造的优先级,节能项目投资决策缺乏数据支撑。
  管理粗放,责任难明:能耗考核往往停留在部门或总表层面,缺乏对车间、产线、关键设备甚至单台高耗能设备的精细化计量,导致“大锅饭”现象,节能责任难以落实到具体单元。
  合规与报告压力:随着能效法规(如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)、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日益严格,企业面临巨大的数据收集、核算与报告压力,手工操作易出错且效率低下。
  缺乏预测与优化能力:无法基于生产计划、天气、电价等因素预测未来能耗,更难以实现能源使用的动态优化(如削峰填谷、需求响应)。
 
  二、企业能耗管理系统:架构、功能与核心技术
  企业能耗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数据采集、传输、存储、分析、展示与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平台。其典型架构与核心功能如下:
  1.系统架构
  感知层(数据采集):
  在配电柜、关键设备、水/气/热入口等位置部署智能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终端(DTU/RTU/网关)。
  采集对象:电能(电压、电流、功率、功率因数、电能质量)、水流量、压缩空气流量、蒸汽流量、天然气流量、温度、压力、环境参数(温湿度)等。
  支持多种通讯协议(Modbus,M-Bus,485,4G/5G,LoRa,NB-IoT,BACnet等)和表计类型(智能电表、超声波水表、涡街流量计等)。
  网络层(数据传输):
  利用有线(以太网、光纤)或无线(4G/5G,Wi-Fi,LoRa,NB-IoT)网络,将现场数据安全、稳定地传输至云平台或本地服务器。
  平台层(数据中枢与智能引擎):
  数据存储与管理:采用时序数据库(如InfluxDB,TimescaleDB)高效存储海量、高频的能源数据。
  数据处理与清洗:对原始数据进行校验、去噪、补全,确保数据质量与一致性。
  核心分析引擎:
  实时监控与可视化:通过Web端或大屏,实时展示企业、区域、产线、设备的能耗数据、功率曲线、能效指标(如单位产品能耗、万元产值能耗)。
  分项/分级计量:实现“总表-分表-终端”的多级计量体系,清晰划分能耗责任。
  能耗对标与基准分析:将实际能耗与历史数据、生产计划、气候条件等进行对比,识别异常与差距。
  能效分析与损失诊断:分析设备效率、系统效率(如空压机系统、制冷系统),识别“跑冒滴漏”和低效运行状态。
  应用层(业务功能):
  报表与报告:自动生成日报、月报、年报、碳排放报告、能效审计报告等,满足管理、审计和合规需求。
  能效考核:将能耗数据与KPI挂钩,实现部门、班组、个人的精细化考核。
  节能项目管理:跟踪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进度、投资成本和节能效果(M&V),量化节能收益。
  移动应用(APP/小程序):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查看能耗状况、接收告警、审批工单。
  集成与扩展:可与企业ERP、MES、BMS(楼宇自控系统)、碳管理平台等系统集成,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。
 
  三、企业能耗管理系统的核心价值
  成功部署并有效运行的EMS,能为企业带来多维度的显著价值:
  直接降低能源成本:
  通过精准监控和异常诊断,快速发现并消除“跑冒滴漏”和非生产性能耗(如夜间照明、设备待机),通常可实现5%-15%的节能潜力。
  优化设备运行策略(如根据电价峰谷调整生产),降低电费支出(尤其是需量电费)。
  提升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:
  将能源管理从“经验驱动”转变为“数据驱动”,决策更科学、更及时。
  实现能耗的精细化、透明化管理,明确责任,促进全员节能意识。
  自动化报表生成,大幅减少人工统计工作量,提高效率与准确性。
  保障设备安全与稳定运行:
  实时监测电能质量(谐波、电压波动),预防因电能问题导致的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断。
  通过负载监控,避免线路或设备过载,消除安全隐患。
  满足合规要求,履行社会责任:
  轻松应对政府能效监察、碳排放核算与报告(如中国碳市场、欧盟CBAM)等法规要求。
  量化碳减排成果,提升企业ESG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表现,增强品牌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。
  为申请绿色工厂、绿色产品认证等提供有力支撑。
 
  四、实施路径与成功要素
  部署EMS并非一蹴而就,需遵循科学路径:
  顶层规划:明确管理目标(降本、减排、合规)、覆盖范围(全厂、特定区域/产线)、预算和预期收益。
  现状诊断:进行能源审计,摸清家底,识别主要耗能设备和系统。
  方案设计: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系统架构(云平台/本地部署)、功能模块和硬件配置。
  分步实施:可先从关键区域或高耗能设备试点,再逐步推广。
  数据治理:确保计量点设置合理、数据采集准确、传输稳定。
  持续优化:系统上线后,定期分析数据,挖掘新的节能点,优化系统配置和管理流程。
 
  五、未来展望:向智慧能源与碳管理演进
  企业能耗管理系统正朝着更智能、更融合的方向发展:
  AI深度赋能:AI将从“诊断”走向“预测”和“自主优化”,实现能源使用的“自学习、自适应、自优化”。
  数字孪生(DigitalTwin):构建企业能源系统的虚拟映射,进行仿真、预测和优化实验,降低试错成本。
  与碳管理深度融合:EMS将直接集成碳排放因子库,自动计算、追踪和报告碳排放数据,成为企业碳管理的核心平台。
  源网荷储协同:整合分布式光伏、储能系统、柔性负荷,实现企业内部的能源“自平衡”和参与电网需求响应。
  平台生态化:作为企业级物联网(EIoT)的重要组成部分,与生产、供应链、财务等系统深度集成,构建智慧企业生态。

 

  • 联系电话:18795630583

  • 联系邮箱:esa.lu@email.acrel.cn

  • 公司地址:江阴市南闸东盟工业园东盟路5号

Copyright © 2025 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 备案号:苏ICP备08106144号-141 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

sitmap.xml   管理登陆

TEL:18795630583

扫码加微信

苏公网安备 32028102001835